翻新时间:2022-10-13
26《蜜蜂引路》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里的掌声
- 观《老虎拜师》有感
- 赏雪
- 早晨
- 水蒸汽旅行
- 假如有个星期八
- 乒乓球又圆了
- 这就是我
- 我家的小花猫
- 吹泡泡
- 小鬼当家
- 可爱的小乌龟
- 我们的校园
- 家乡的小河
- 新年娃娃
- 解读挪威男女平等法(5)司法制度论文(1)
- 论日本法社会学的科学因素(2)司法制度论文(1)
- 法国的立法体制(2)司法制度论文(1)
-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的思考(9)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国社会团体法律环境与民法法人制度立法
- 瑞士的立法体制(9)司法制度论文(1)
- 瑞士的立法体制(6)司法制度论文(1)
- 论日本法社会学的科学因素(4)司法制度论文(1)
- 国际反垄断法及其发展(2)司法制度论文(1)
- 法国的立法体制(5)司法制度论文(1)
-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的思考(6)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国社会团体法律环境与民法法人制度立法
-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的思考(12)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国社会团体法律环境与民法法人制度立法
- 中国社会团体法律环境与民法法人制度立法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6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 《掌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掌声》教学建议
- 《狮子和鹿》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狮子和鹿》词语理解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 《掌声》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3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5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8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7
- 《陶罐和铁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