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3
26《蜜蜂引路》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满族
-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 粉笔唰唰
-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 畅谈理想
- 刀杆节
-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 苗族
- 我的理想
- 手指“V”
- 桂林春节习俗
- 那达慕
- 澳门年俗
- 5只手指的对话
- 奥运年的民族精神
- 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 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上海网络型枢纽型城市轨道交通
- 国内外城市轨道空通投资及经营模式比较
- 我国铁路货运代理业发展现状与出路
- 地铁站乘客上下车效率因素影响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
- 对于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
- 地铁隧道通风机房的典型布置
- 南京地铁地基黏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试验研究
- 天津站交通枢纽接地方案研究
- 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
- 论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
- 中低速磁浮列车供电系统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预测模型研究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
-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 《找春天》教案3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 《找春天》教学有感
-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