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0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学生读词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学生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学生:“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
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星人说”之我见3
- 妈妈的唠叨
- 外星人说”之我见
- 妈妈的唠叨
- 《女娲造人》在现实中飞翔
- 妈妈的唠叨
- 国宝失踪之谜
- “神创论”可以休矣
- 人类起源之我见
- 妈妈的唠叨
- 《伊甸园里》是神往的天堂
- “外星人说”之我见1
- 追求人类起源
- “神创论”可以休矣
- 妈妈的唠叨
- 重庆轻轨较新线倒T形PC轨道梁设计研究.
- 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文化特质
-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辅助电源系统
- 钢琴伴奏在演唱中的关键性刍议
- 新课标下声乐教育法探索
- 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索
- 学员声乐技能培训方法探析
- 简析西方音乐的内在精神
- 探宋代城市世俗音乐的发展
-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大、架、定修布局建议
- 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探讨
- 我国农产品物流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 声乐演唱歌曲分析的价值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 《找春天》课堂重点:文章问题分析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 《找春天》教案2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举例
- 《找春天》扩展练习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句
-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 《找春天》教案1
- 《找春天》读书笔记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拟人描写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 《找春天》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