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实录

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

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

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读过这首诗吗?

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

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

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

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生(分别):美。绿。红。艳。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是怎样的美?

生:精致的美。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

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

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

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

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绿到了断桥。绿到了平湖秋月。绿到了净慈寺。绿到了苏堤……(这个班级俨然成了绿得化不开的西湖)

师:如果这里就是西湖,你们看,这满湖的绿就是——生齐读:接天连叶无穷碧。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读出绿?

生:从“映日”可以看出来。“别样红”说明红得很鲜艳,与众不同。

师:可能和哪些花红得不一样?

生(分别):牡丹花。玫瑰花。杜鹃花。(教师板书:别样红)

师:老师带来一段文字,是月光下的荷塘(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老师读,你们感受有什么不同?感觉一样吗?

生:一个白天,一个夜里。这段文字的感觉是柔和美。我感觉荷花好像要闭眼入睡了。

师:你能读出这个“大”吗?现在读,味道就可能和前面不一样了。与老师一起用对对子的方式读。

师:接天——生:映日。

师:莲叶——生:荷花。

师:无穷碧——生:别样红。

师: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句:(出示:六月西湖锦绣香,千层翠盖万红妆)你从哪儿看出也是写荷花的?

生:我从“千层翠盖……”看出来。

师:(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一句含蓄,一句暴露。

师:(出示《晓出净慈寺》)配乐。请大家朗读。(生自读)

师:后两句是诗人看到的情景,前两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西湖的原因。

生:写了荷花盛开的时候,是最漂亮的。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师:(问学生)为什么开篇就抒发感情了?

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诗人很盲目就写了。

生:诗人一看荷花,就仓促地写了。

生:西湖美让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师:加入加上动作,你能表现出感情吗?自己试一试?(学生配上动作朗读)

师: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我会加上一个“啊”,你呢?

生:(加上“呀、呦、哇”朗读)

师:把“啊”放到中间,能表达感情吗?

生:风光不与四时同啊!

师:古代的诗歌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

生:加上感叹号。(学生没有异议)

师:只能加感叹号吗?

生:可以加上分号。

师:老师加上问号,可以吗?谁能读出来?

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杨万里可能几岁?(学生都猜35岁左右)其实,诗人那时已经整整60岁了。

生(众):啊?

师:为什么“啊”?

生: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不简单!

师:对呀,为什么这么老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因为——再次出示:“直不中律”“也有气性”。(学生齐读本诗)。

师: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写家乡的景色吗?(学生小练笔:毕竟,。教师巡视;课堂交流至下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科学小实验
姥姥家的小猫
喷泉
我想变成……
野菊花
今天真快乐
我的小发明
第一次演出
第二次龟兔赛跑
可爱的小鸭子
可爱的小猫
煮面条
游植物园
家乡的山
校园的春天
关于运用审计方案有效控制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美两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对比分析
中国历史上审计的内容、机构和职能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整合研究
浅谈审计市场信用危机研究述评
我国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审计的对策研究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基本特征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浅谈其增值功能
对科研单位化解经济责任审计矛盾的思考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体系的构建探讨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的环节
制度环境、外部审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实证研究述评
激发想象,引导探究──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
想象,让课堂如此美丽──“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以后……”教学叙事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寓言四则》课文鉴赏──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四则》学法指导
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寓言四则》重难点突破
《伊索寓言》简介
《寓言四则》学法导引
《寓言四则》课文结构分析
《寓言四则》课文导读
《智子疑邻》译文
浅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
《寓言四则》课标解读
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