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静夜思》教学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命中的偶然
- 闲侃郭敬明“当官”
- 坚守心灵的底线
- 珍惜
- 一朵花的劫
- 足矣
- 用平淡调杯鸡尾酒
- 笔尖“意识流”
- 如果这是一场作秀
- 品位友谊
- 感悟军训
- 最熟悉的“小企鹅”
- 明智的选择
- 思飘续
- 生命里的渴望
- 日本关东军是如何被歼灭的
-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饭了?
- 普京:俄罗斯形象代言人
- 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
- 就算站在谷底,我也能与你并肩
- 陇海大院:一场爱的马拉松
- “互联网政治”没有那么美
- 我的理想家庭
- 亚投行背后的国际秩序暗战
- 为什么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
- 平凡人的骄傲
- 败给一亩土豆
- “围猎”与“被围猎”
- 有哪些干扰改革的“中梗阻”
- “多此一举”有真意
-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题型:成语理解和运用(3)
-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诊断例子
-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 2010年中考语文基础题命题趋势预测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指导:基本知识
- 2010年中考作文得分点解密:选材
-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题型:成语理解和运用(1)
-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 2010年中考语文应试技巧
- 2010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 中考语文复习必读名著《童年》相关练习
-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题型:成语理解和运用(2)
-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新增必考词语解析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