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静夜思》教学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秋之夜
- 秋天
- 我的弟弟
- 小金鱼
- 我爱我家
- 买书
- 游黄山
- 我的爸爸
- 文竹
- 洗碗
- 美丽的秋天
- 秋天
- 茉 莉花
- 难忘的教训
- 一张照片
- 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抱朴子》看道教的生命哲学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 谈《四库全书》
- 中华文化的元色是兼容
- 儒家修养论今说
-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 汉字起源于中东——兼论甲骨文起源之文化读解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 《四个太阳》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 《灯光》教案设计
- 《火烧云》教学片段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翠鸟》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