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钱学森》课文内容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文具盒
- 今天是年三十
- 我
- 书,你是我的朋友
- 冬天我最想变成。。。。。。
- 让座(转载)
- 母爱的伟大
- 学骑自行车
- 真情是无界的
- 我的爸爸妈妈
- 她做的真棒
- 发成绩那天
- 这件事情教育了我
- 过年啦
- 夏天的夜晚
- 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 尊重差异面向全体
- 班级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教育的案例研究
-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应用
- 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
- 多媒体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例析及思考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 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教学能力
-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翻转课堂”尝试
-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 依托综合实践课程 践行新课程标准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
-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 北京简介
- 北京特产
-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 《问路》说课设计之一
- 《我家的房间》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习题精选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七
- 关于“绿树成阴”一词的用字问题
- 老北京过年
- 《问路》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