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案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进入课文
1、谈话交流:同学们,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1)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学生回答
(2)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
3、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4、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节,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与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3)后来生活又如何?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地十四节。
2、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整体联系,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
四、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1、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春天的蒲公英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聪明的孩子
- 五色公主
- 小鱼
- 我的宠物小乌龟
- 第一次吃牛排
- 周胖子和马瘦子
- 太阳
- 放风筝
- 战斗
- 我的妈妈
- 赤壁
- 下雨了
- 小实验
- 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研究
- 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 跆拳道俱乐部营销战略的研究
- 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 浅谈电力设备市场经营现状与营销策略分析
- 立足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浅谈社会发展战略要素及其策略选择
- 低效的作文教学研究
- 上辈子敬神,这辈子教语文
- 整合 归纳 拓展 迁移
- 试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逻辑
- 对于现代设计发展下的装饰基础的讨论
- 浅论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 “情感功能”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浅论中专学校如何在学生作文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 《我选我》一
- 《王二小》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2
- 《我选我》教学二
- 《乌鸦喝水》教案
- 《我选我》教学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王二小》教学二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 《司马光》一
-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1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2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