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翻新时间:2023-08-05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内容,在理解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下决心派兵攻打楚国,谁阻拦,他就要把谁处以死刑.这时一个年轻的侍卫官,用极其巧妙的办法说服了吴王,并不再派兵攻打楚国.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忧.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质疑、朗读、感悟等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
【背景材料】
由于本班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预习作业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当中有
很多同学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能告诉老师,你最想知道什么吗?
生:我想知道那个侍卫官是怎样说服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
生:我想知道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为什么那个侍卫官能说服吴王?
生: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侍卫官能说服吴王?他的计策巧妙在什么地方?
生:……
师:老师非常高兴,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你们的质疑问难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我相信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更快、更深。
【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亲切随和的话语,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题目入手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我始终认为,开启学生知智慧的大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画鼻子
- 假如我有七色花
- 爱
- 值日班长
- 包饺子
- 妈妈的爱
- 桃子
- 雨
- 运动会
- 公园一角
- 外婆家的“菜园子”
- 小白兔
- 下象棋
- 太阳
- 考试后的感觉
- 谈歌唱的意识和感觉
- 浅谈造访欧洲中心的音乐之都
- 引张线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 对《放牛班春天》中的音乐元素赏析
- 公路医疗货物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 服装表演音乐的美学观及其审美体验
- 论高等师范院校民间舞的优化教学
- 谈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钢琴音乐鼎盛时期的成因
- 关于指纹技术在确定交通事故驾车人中的应用
-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焦金海筝曲探讨
- 中国的交通运输出业及中外对比分析
- 把握声乐的“脉博”——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长效机制
- 论歌唱训练中的呼吸、共鸣问题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案
- 《一株紫丁香》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酸的和甜的》教案
- 《父亲和鸟》教案
- 《风娃娃》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一分钟》教案
-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案
- 《难忘的一天》教案
- 《古诗两首》教案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