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课题: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语就是其中的瑰宝。你知道哪些成语呢?

生:闭门造句……

师: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师:理解课题(螳螂,)

生:理解螳螂

二、介绍背景,了解故事起因、结果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

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出示地图——据图讲解——故事起因是怎么的?请大家读课文(出示:小黑块:楚国、劝阻、处死、固执、吴王)

生:排顺序——老师调整,及时提醒

(教师教态慈祥,用体态语言赞美学生)

三、学习课文,体会少年的聪慧

师:小结学生发言。……结果这仗打成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少年

师:怎样的少年?

生:拿着弹弓的少年——露水沾湿衣服的少年……

师:假如你是少年,你会怎样劝阻吴王呢?

生:(沉思默想)

师:我们商量一下

生:小组合作、议论纷纷

师:我们汇报一下

生:我们的办法是……(学生们跃跃欲试,举手者众多)

师:这些方法如何?少年会这样劝说吗?我们看看。

生:对刚才列举的方法进行评价。

师:那少年如何劝说吴王的呢?我们来看课文,老师和大家一读去读课文。

朗读课文:师生共读课文、学生朗读十分精彩、老师便引读便插入叙述、再次分角色朗读(师读白,学生分“王”和“少年”读)(学生朗读真是精彩)

交流朗读体会:

师:通过朗读两遍,你读出了什么?

生:A、我读出了少年的智慧,B、我还读出了少年十分善于观察C、我读出了很有耐心D、读出了少年的爱国E、少年非常大胆,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劝说吴王

师:这些说明少年充满着智慧(板书:充满智慧)

师:出示:“不是……而是……”句式,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练习用这种句式说话或写作。

生:朗读课文,说话交流、写作交流

师:提醒引导

生:A不是直接劝说吴而是……B不是……而是C、用大自然的一个食物链的故事D、不是贸然请谏国王。

四、故事比较,体会少年的聪慧

师:你们相信这个故事真的吗?

生:相信

师:那我们就试试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

【相机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

生:看着图画表演讲述故事

师:及时总结,看到这几幅画,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仿佛……

师:纠正学生的某些问题

师:我们来把自己的理解放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啊

生:朗读

师:及时总结,我们来一起读书

生:齐读。

师:

【出示】树上有一只蝉在叫,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要去捕蝉,不知道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要啄食螳螂,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出示课文】花园里有一棵树,······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故事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师:少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吴王听到这些话会如何?

生:通过这段话告诉吴王:……

师:【板书:光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师:少年这样做的目的?

生:……

师:少年讲这个故事仅仅是表明什么关系吗?这里有三个词语,看谁能摆在恰当的图下面

【出示:吴国、楚国、其他诸侯国的词板】

生:到前面摆词语,教师配合划线

师:引导学生叙述三者的关系。

生:叙述三者的关系

师:好,我们再来朗读课文,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白,女生读少年,男生读吴王)(此时,朗读的意境已经出来了)

五、总结拓展。

师:难道少年讲这个故事就是仅仅为了叙述看到的场景吗?

(引导学生由三者的关系过渡到少年的用意。)

生:学生默默思考,教室里安静(此问引起学生思考)

师: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孩子们。

生:渐渐的,举手的人多起来,老师邀请有三人回答。(答案不同,但是,意思正确——有个性的理解)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据图总结少年的用意。

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总结,还有人在用笔记录。

师:到此,吴王会怎样?

生:恍然大悟。……

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吴王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师:那,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四人小组来分角色自己表演一下。等会儿我们邀请几个同学来表演这个场景。

生:讨论,热烈——如何表演,在位置上尝试表演

师:巡视,指点,发现

生:津津有味的表演着。

师:选择表演者组成临时表演小组表演。哪些是国王?哪些是少年?哪些是大臣?……

要请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生:表演。(少年展示心声)……(表演者,津津有味;观看者其乐陶陶,还有人不自觉的小声附和着)

师:提示,大家为吴王的转变而鼓掌。

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什么?

生:齐述“蝗掷捕蝉”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师:如今“螳螂捕蝉”这个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成语,通常写成“蝗掷捕蝉,黄雀在后”。

六、布置作业:

师:1、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这些成语,感受中的智慧。

【出示】

才高八斗博古通今汗牛充栋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矜愚饰智老马识途料事如神妙笔生花

师:2、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帮助
地震中的小英雄
爬楼梯
这个菜,可真不好买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我是:将军"
我是一滴水
春天的发现
“绿色卫士”在行动
防地震的房子
郊外的秋天
这就是我
智擒老鼠
妈妈的爱
我和同桌
大学干部十一月入党申请书
部队2012年个人入党申请书
2012年大学入党申请书范文
11月工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大学生2012年入党申请书
2012年农村青年入党申请书例文
入党申请书标准范文模板
2010入党申请书模板
入党自传经典参考模版
军人2012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2012年青年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2012年11月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2012年11月入党申请书
2010届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12年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体育用品行业存货管理优化新途径选择
研究让游戏贯穿于体育课堂
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观察中药治疗尿毒症的疗效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
比较阅读,构建精彩古典诗词课堂
叶天士对脾胃学说的发挥与创新
郑州市祥营村城中村改造中村民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
职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网络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基本原则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庄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活动设计2
《鱼我所欲也》时代背景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
《鱼我所欲也》中的生命教育
《鱼我所欲也》课文主旨
《〈庄子〉故事两则》写作特点
孔子教育贡献
《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谈
孔子思想品格
孔子政治生涯
《〈庄子〉故事两则》词语古今异义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3
孔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