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8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瘦()
鞋()
眉()
慈()
宿()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爱真好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大烟斗
- 我的妈妈
- 感谢(三)
- 动物运动会
- 荷花(一)
- 感谢(二)
- 呼啦圈比赛
- 有礼貌的小猫咪
- 妈妈的爱
- 我的理想
- 暑假乐趣多多多
- 我自己
- 有趣的打转虫
-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
- 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 “味”论内涵的延展
-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观潮》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观潮》第二课时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爬山虎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