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猫和老鼠
- 春天
- 我的家乡
- 小蚂蚁
- 春天的校园
- 剪头发
- 叠衣服
- 暑假的烦恼
- 我的好爸爸
- 看菊展
- 好心人
- 布偶小猪
- 可爱的小海豚
- 逛夜市
- 有趣的孙幼军爷爷
-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浅析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论文
- 探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1)论文
- 研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1)论文
- 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 浅探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1)论文
- 探析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论文
- 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预警(1)论文
- 浅析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1)论文
-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1)论文
- 探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策(1)论文
- 浅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1)论文
- 探讨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1)论文
- 《那树》课堂实录
- 《那树》教学设计
- 绿着生,绿着死──《那树》艺术魅力探究
- 《那树》教学设计
- 人与自然的一曲挽歌──《那树》教学反思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课堂实录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杂谈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设计
- 教《那树》,再探对话教学
- “好像很多”的启示──《那树》教学内容的呈现浅析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