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之三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惊险的风筝节
- 会跳舞的葡萄干
- 自由的星期天
- 秋游
- 未来的电脑
- 水幕电影
- 游泳
- 我发现海海水里有沙子
- 宁愿少一分
- 家乡的秋色
- 长城
- 观看动画片《天眼》有感
- 一次难忘的朗读大赛
- 钓鱼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资金控制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1)
- 解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8号——经营分部》(1)
-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干预与控制(1)
- 关于资产减值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 对医疗行业固定资产购置核算的思考(1)
- 论国有资本收益确认及监督管理(1)
- 浅析工业企业基建业务财务管理(1)
- 浅析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1)
- 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应用(1)
- 从风险认识角度看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1)
- 财务管理八大陷阱(1)
- 行为财务理论浅析(1)
- 华能国际电力收购与资本扩张案例分析(1)
- 证券市场制度性变革下企业并购的机遇(1)
-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下后勤集团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1)
- 《珍珠鸟》
- 《珍珠鸟》教学设计7
- 《珍珠鸟》教学设计8
- 《珍珠鸟》练习设计
- 《珍珠鸟》2
- 《珍珠鸟》教学实录之一
- 《珍珠鸟》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珍珠鸟》教学实录之二
- 《珍珠鸟》教案
- 《珍珠鸟》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 《珍珠鸟》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 《珍珠鸟》教学设计6
- 《珍珠鸟》教学设计9
- 《珍珠鸟》课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