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天火之谜》课文内容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梦里的天庭小区
- 什么是好孩子
- 一件新鲜事
- 储蓄罐——我的好朋友
- 放风筝
- 夜,原来那么美……
- 课间十分钟
- 我的爷爷
- 垃圾桶里的对话
- 我的爸爸是球迷
- 学本领
- 梦
- 热闹的操场
- “怪味豆”
- 外婆家的石榴树
- 简析以国学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手段
- 试析学生的尊严与情感教育的应对
-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 浅谈高校大学生管理之浅见
- 试析文科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 试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试析对泰汉语词汇教学中发现的常见偏误与对策研究
- 试析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的大学发展战略选择
- 试析大学英语文本教学的思考
- 试析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制度建设
- 浅析科技活动中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 试论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 简论有效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作用的思考
- 人性的关怀 心灵的震撼──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所感
- 做保护地球的主人──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享受课堂──听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只有一个地球》
- 《大瀑布的葬礼》相关链接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莫让悲剧再重演──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美丽的纱衣 易碎的课堂──听《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