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一课的教学方法
翻新时间:2023-08-05
《第一朵杏花》一课的教学方法
课文《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一、日记导入。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摄氏度,最低零下7摄氏度。”这日记是他在逝世的前一天用颤抖的笔写下的。这是很感人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日记的导入,教师语言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到这不好似一篇普通的日记,感受到这是竺可桢毕生的心血,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意,……
二、日记数量。
在体会了竺可桢写的最后一篇日记后,我又让学生找一找这样的日记还有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其他的几篇日记,但学生却忽略了两个省略号,我利用这一点问,为什么要连这用两个省略号,让学生明白两个省略号说明日记很多很多。接下来,我又从句子“从1936年到……,他记了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共有近千万字!”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他把日记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三、读懂日记。
看到竺可桢的日记,我们会有更多的感受在里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练习题:从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
这个问题的提出,避免了一步一步地问,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大问题自己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当然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日记情怀。
竺可桢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的日记已出版,而且是第一个,可见日记不一般。所以,最后,我以竺可桢的日记作为结尾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特别容易接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大扫除
- 美丽的荷塘
- 我的妹妹
- 妈妈的爱在哪里
- 放学的路上
- 画
- 放学路上
- 制作小沙包
- 搬木头
- 小树的四季
- 市政府的景色
- 买东西时找钱的小技巧
- 熊妈妈的三个孩子
- 令我快乐的一天
- 婆婆的生日
- 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 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建构(1)论文
- 公共艺术规划的路径
- 试论秘密监听司法审查制度研究(1)论文
- 医疗服务营销在特需门诊中的应用
- 对新媒体艺术的进展研究
- 市场营销学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相关因素
- 关于对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1)论文
- 对艺术档案管理措施研究
- 地方传统乐器的人文价值述评
- 陶瓷艺术的规范与传承
-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协同提升研究
-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 《洛丽塔》中双重的象征意义研究
- 英语专业外国文学课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翠鸟》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荷叶圆圆》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荷叶圆圆》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