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雾凇》教案之三

《雾凇》教案之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6

《雾凇》教案之三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

俗称 最初 摄氏度

3、读好句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 录像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

2、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

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凝结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奇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来了
冬雪
我的家乡
春天的足迹
洁白的冬天
我爱春天
我看到你了 春
春雨
我心中的雪
阳光中的校园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关于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
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
试析高校教师薪酬设计探析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简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
浅析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的合理性探讨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浅论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
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