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3
《西湖》教案之四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精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近义词;
4学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批评了我
- 查字典的方法
- 我的新自行车
- 桃子
- 我第一次来到动物园
- 两个消息
- 我找到的春天
- 学骑自行车
- 一件后悔的事
- 电视看美了
- 感谢
- 我的妈妈
- 丢手绢
- 不要
- 企鹅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探
- 夫妻忠诚协议分析-以法律关系为重心(1)论文
- 浅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1)论文
- 效率违约的比较法研究(1)论文
- 浅析专利权的滥用与反垄断(1)论文
- 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 小波转换影像压缩模式之研究
- 效率违约遏制论-以完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为线索(1)论文
- 感人,关切,艺术
- 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理论逻辑(1)论文
- 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 试论信托制度在知识产权中的应用(1)论文
-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 庞薰?中西融合绘画艺术道路
-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教后
- 《司马光》教学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四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司马光》
- 《司马光》教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