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有一篇课文叫《小露珠》,其中有这样一段:“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了读课文,然后就要他们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结果,他们却向我提出了一大堆问题:“露珠为什么在夜幕降临之后才出现?”“露珠为什么是由小变大的?”“浇水后或下雨后禾苗上的水珠叫不叫露珠?”……
老实说,这些问题都很简单,要解释清楚并不难。不过,我想,与其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不如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于是,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后,建议大家与老师一道去研究这些问题。就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回家后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个茶叶罐,最好是铁制的,放上十分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想是什么道理?明天的语文课上,请大家来交流。”
第二天的语文课开始了,我让大家来汇报做实验的结果,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茶叶罐上积满了水珠。
我就问他们:“水珠是怎么积上去的呢?你们有没有向上面浇水呢?”
黄军同学抢着说:“我没有向上面浇水,水是空气中的水汽变成的,空气中的水汽本来是看不见的,但是遇到冷的东西,它就变成水滴积在上面了,并且越积越大,越积越多。”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可以见到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我问大家。
张豪同学说:“天冷的时候,当我们向窗子玻璃上呵口气,就会发现玻璃上有一层小水珠,这就是因为我们呵出的气中有水汽,水汽遇到冷的玻璃就凝结成水滴。”
刘洋同学说:“戴眼镜的人都知道,有时我们叹气时不小心,就会在镜片上结成一些水珠,使镜面模糊,也是这个道理。”
等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就将昨天大家提出的那些问题提出来,引导他们逐一回答,大家很快就有了满意的答案。
最后,我又让他们回忆刚才讨论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具体说出小露珠的形成经过,赵军同学是这样叙述的:“露水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而是空气因冷却而形成的。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越积越多,这就是露珠。浇水或下雨后禾苗上也有水珠,但是,这种水珠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或老天爷的力量给予的,所以,我们一般不承认它们是露珠的。”
按理说,到此为止,学生提出的问题已全部解决,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进一步提醒他们去思考:是否一年四季都会有露珠形成?霜的形成与露的形成有什么异同?在能形成露珠的季节,是否每天都有露珠形成?这样,就将学生的研究目光引向了日常生活,使语文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启示我们,教学应该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想,我对《小露珠》一课的教学,就是在努力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课题。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就能随时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将这些问题转化成学生的研究课题,进而指导、促进他们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熟悉的手段去研究这些课题,从而寻找到他们满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历史博物馆
- 我家的星期天
- 我们班的“小笨蛋”
- 美丽的校园
- 我们的校园
- 铅笔橡皮转笔刀
- 铅笔、橡皮、卷笔刀
- 冲,冲,向前......
- 钓鱼
- 保护青蛙
- 游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 一件后悔的事
- 父爱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公园的早晨
- 浅谈新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探讨
- 关于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应体现高职特色
- 浅谈基于产业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思考
- 试论高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与途径
- 试论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
- 探讨学力——影响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指标
- 关于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
- 关于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初探
-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初探
- 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
-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浅议高校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 关于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教学探索
- 浅谈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主题思想
- 《过秦论》课文导入
- 《过秦论》教学杂谈
- 《过秦论》通假字
- 《过秦论》多义词辨析
- 《过秦论》课文分析
- 《过秦论》疑难解析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重难点讲解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教学设计
- 《过秦论》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