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5
《大禹治水》教案之三
一、教学目标:
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
疏导法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人定胜天
同甘共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游戏
- 我最喜欢的玩具
- 我眼中的妈妈
- 钢笔与墨水
- 抽屉里的哭泣声
- 一种水果——西瓜
- 植树
- 冬冬爱劳动
- 朋友
- 假如
- 雨天真好
- 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 一种水果——香蕉
- 飞吧,神七
- 欢乐的“六一”
- 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主体之伦理考察(1)论文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 情势变更路径探析(1)论文
- 论精神病人的离婚诉权保障(1)论文
- 试论死者人格利益与亲属身份权益关系(1)论文
- 研究国外政党建设 反思我国政党制度
-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
- 为情势变更原则辩护(1)论文
-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
- 中国适当生活水准权制度反思(1)论文
-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 虚拟财产在何种情形下应受到现实法律的保护(1)论文
- 刍议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1)论文
-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 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 《鸟的天堂》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草原》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看雪》教案
- 《翠鸟》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