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春到梅花山》教案之四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同学们读读“梅花山”,你能想带些什么?
4、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谈话。
5、春天到了,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认读课文,把握内容
1、先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听后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2、生练读课文
(1)你想跟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练读。(出示读书要求)
(2)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哪些字比较难读,请你再读一读,然后请会读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
(3)点击课件,显示生字:
盛晶莹透涌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4)这些生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在课文中,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词语,请大家读读课文,用笔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看生字,说词语。(生说出词语时,师点击生字,显示词语,学生读)
(5)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提示后,小组间练读)
(6)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轻声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指导读课文第一小节。
1、“无穷想象读中来”,让我们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尽情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吧!
2、品读课文想象情景。
3、小组交流后汇报学习情况。
(1)看到了什么?从学生谈话中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想像加深感受,如: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A.读这句话时,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
B.学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动态地感受梅花亲密无间尽情盛开的情景。
C.多媒体播放梅花盛开的场面,学生面对美景朗读句子体验感情。
(2)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A.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B.闻着这醉人的花香,如果让你闭眼想象,你的眼前回出现什么情景?学生闭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莹透亮”,点拨学生抓住“晶莹透亮”展开想象:清早花瓣上沾着小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是什么样的?再闻闻阳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感受?飘到你的心里了吗?
D.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二)指导读第二小节。
人们喜欢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赏美。到了休息日,人就更多了,请你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那么多人。你到了梅花丛中,除了看到满眼的梅花,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赏梅的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
(二)赏读全文,积累内化。
(1)我们随作者到梅花山游览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别人吗?
(2)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听读欣赏。
(3)你认为文章哪儿写得最精彩?把你最欣赏的内容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亲节由来和发展
- 看图作文
- My labors day(我的五一节)
- My Father(我的爸爸)
- My Home Village(我的家乡)
- 你怎么样度过“五一节”的
- 看图作文
- My Britihday Gifts(我的生日礼物)
- Protect Environment(保护环境)
- Protect Environment(环境保护)
- 祝父亲节快乐
- Friendship(友谊)
- May Day Long Holiday, Kept or Cancelled?(五一长假是否应该取消)
- 五一见闻
- 关于父亲节(Father"s Day)
-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城市建筑的一体化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例
- 建筑中水的现状与发展
- 排水管道病害的检测
- 国内给水管材现状及发展
- 室内塑料给水管的选用与安装
- ABR反应器结构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 管材管件基本知识
- 建筑给水安全保障技术
- 管材比较
- 论水封管内径的计算
- 游泳馆泳池给排水设计说明
- 给排水管道与其他专业配合的问题
- PE给水管的一些知识
- 给排水通用术语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
- 《称象》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四个太阳》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