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2
《鲜花和星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2、送字宝宝回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师划出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还多、满地、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评:通过划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由浅入深。】
2、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鲜花很多?
指名读。
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
这些鲜花美吗?美在哪里?
生自由说
(五颜六色、多彩多姿、花的海洋……)
【评:学生在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后,自然有表达欲望。只是有些表达不够准确。】
4、你能把这么美的诗句朗诵出来吗?
自由背
指名背
指名表演背
指名上台表演背
【评:背诵指导很有层次感,同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过度: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办法学习第二部分吗?
5、生自由读
谁读懂了?
指名读,指名说
出示星空图,谁能美美地朗诵?
出示句式:数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学生大胆想象,天真而有童趣,真是本课的亮点!】
6、背诵课文
7、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美好的事物?
【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还有人提到了蛇、青蛙等等。显然,教师的引导不够明确,应该强调“又多又美”。】
(2)试着填诗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3)课件去掉“多”
学生再填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
【评:内容丰富,发挥的空间更大,但是难度也相对加大了。】
三、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指名读
2、教学“几字头”和“十字头”。
出示偏旁卡片认读。
仔细观察,这两个偏旁和原来的生字有什么不一样?
师范写偏旁,生书空。
3、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自主识字。
4、范写“真”
强调“三横”的位置。
范写“最”。
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字。
评课: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读来琅琅上口,留有余香。诗歌是通过比较,来赞美美丽的满地的鲜花,满天的星星。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情感体验,才能吸收原汁原味的精华。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学生的观察、朗读、想象为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洋溢着生机。譬如说,学生在看图想象说话时,闪耀出的思维火花,让人不禁叫好。“数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跳上星星,和他们说悄悄话”,“我真想借来一颗,送给盲人孩子,让他们看到美丽的花”,“我真想用星星照亮我的家,既美丽又省电”,“我真想变成其中的一颗”……语文课不是呆板的说教跟读,让学生的思维闪出火花,课堂自然生机勃勃。
有了开放的对话,活跃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就要少而精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客观的指导,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学生的朗读更加准确到位。在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的时候,我们教师又为什么要受到束缚呢?解放学生,解放自己,跟孩子一起去想,给孩子大胆的评价,那样一定会锦上添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本班女侠某某某
- 你的微笑
- 最深情的老师――连老师
- 妈妈的眼睛
- 我们班的“变色龙”
- 我们班的三大“公主”
- 我的好朋友
- 乖巧的我
- 郭子璇,我好想你
- 开心宝贝
- 彩色“同学”
- 我的同桌
- 高大的身影
- 我的好朋友
- 再见,老师
- 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探析
- 论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途径浅析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探讨
- 成本会计电算化讨论分析
- 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探析
- 电算会计论文: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 电算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浅论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
- 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研究分析
- 浅论中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 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分析
-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相关启示
- 作业成本会计研究浅析
-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大象博士请助手》教学设计之二
- 《狐狸和乌鸦》续写学生作品之七
-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一
- 《大象博士请助手》教学设计之一
- 《狐狸和乌鸦》综合资料
- 《狐狸和乌鸦》续写学生作品之五
- 《狐狸和乌鸦》续写学生作品之六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二
- 演示·启智·明理
-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三
- 《狐狸和乌鸦》板书设计 之一
-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二
- 《大象博士请助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