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东方明珠》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件:黄浦江边东方明珠塔)
在美丽而繁华的黄浦江边,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
2、(出示: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
比一比,看谁读得流利、读得响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个新朋友有多少了解呢?
4、读题过渡:今天让我们继续读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中的东方明珠更加美丽。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东方明珠到底有多美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两小节。
2、四人一组讨论:你觉得东方明珠哪儿最美?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
3、交流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你觉得哪儿最美?
(A)教学名字美:
1、哪儿读出来的?(生读句子)
原来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谁能把它的名字读得最美呢?(指名学生朗读)
2、你喜欢这个名字吗?带上你的笑容大声地告诉大家这个美丽的名字,好吗?(指导朗读)
3、真不错!谁敢跟他比一比!(学生赛读)
过渡:让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B)教学灯光美:
生:(我看到塔上的灯光了,很美。)
1、你真了不起!会用看图的方法来学习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灯光吗?(让学生看图,补充。)
2、还有谁喜欢塔上的灯光呢?你从哪儿读出来灯光特别美?(五光十色)
3、谁想读这个词?(开火车读)
4、老师听了,好像看见了塔上银光闪闪,像满天的星星,多亮啊!还有红的、绿的……我都数不清了,小朋友,你们好像看见了什么呀?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灯光!(引读)夜晚,……,塔上的灯……,……,非常……。
(出示这句话,指导朗读)
(1)同桌互读,互评,互相打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全班赛读。
过渡:小朋友不仅会读书,而且会用看图的方法来学习了,让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C)教学塔的高大: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1、谁像一个巨人?你们觉得它怎么样?(指名学生回答)
2、那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告诉大家它有多高有多大呢?
(小组讨论)
引导使用这样的方法:
①读书,并加上自己的动作。
②画画: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③改句子,发出自己的感叹:啊!(哇!)东方明珠……
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连老师都发现东方明珠不但名字美,而且灯光美,还非常高大呢!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赛读一、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把东方明珠读得那么美,老师忍不住想夸夸它!(出示第三自然段,老师故意读漏“真”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把“真”扔掉?
3、同桌互读,互相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深化主题:
(一览黄浦江边的美景)
师:其实,黄浦江边不仅仅有东方明珠,你们看,高楼大厦到处都是,我们的祖国和小朋友一样也在成长着,而且和小朋友一样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有、是。
2、指名读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六、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到了
- 爸爸夸我懂事了
- 小摄影师续写
- 秋天的颐和绿苑
- 游菊花坛
- 我的新鞋子
- 我是一只小蚂蚁
- 课外活动——打羽毛球
- 我读懂了妈妈的笑容
- 吹泡泡
- 老师您辛苦了
- 神秘的盒子
- 看妈妈烧菜
- 愉快的烧烤晚餐
- 乡下的田野
- 英国文化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 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戏剧
- 中西方文化环境对会计文化主体塑造的影响比较
-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融合而非迎合:黑泽明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特征
- 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文化价值探微
- 英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基础
-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 《哈利·波特》与西方传统文化
- 从英式词汇透视英国文化
- 苏格拉底之死与西方文化宿命
- 浅谈西方视觉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走进英国文化奥林匹亚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知识
- 《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新学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法指导
- 《邹忌讽齐王纳谏》固定句式
-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 《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题解
-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说理艺术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训练
- 《邹忌讽齐王纳谏》难句解析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层教学法
-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