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体会风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 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风的声音及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
1、 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放的声音)。
2、 师:是什么声音?(风)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乔写的古诗《风》。(板题:风)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
1)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 开火车检查字音。
5、 齐读。
四、出示古诗测读。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五、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 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 自由读。
☆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 评。
☆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 自由背。
☆ 指名背。
☆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 齐背。
六、小结
师: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七、拓展思维:
1. 仿说:
过度: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说一说“风”在哪儿?
(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生自由说,指名说。
2、积累诗词:
过度: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读一读?(课件分别出示《东风忙》、《风》、《咏柳》,师生读。)
《东风忙》
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溶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
春天里,东风多,
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
吹得太阳象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
吹得雪花纷纷落。
咏柳
碧玉壮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总结:风真呀!(板书:神奇)
九、指导书写。
1、 读一读生字。
2、 你认为什么字应该注意?(强调“解”的写法)
十、作业 :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
落——叶
风 开——花 奇妙
掀——浪
斜——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奶奶
- 我们班有“鬼”
- 我的“二虫”老爸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一片大蒜
- 我家的“牛牛”
- 我的表哥
- 我是谁?
- 我的“前座“
- 可恶的李清
- 反法西斯
- 自传
- 我的表姐
- 书袋
- 五一班的男同学们
-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
- 中国经济论文2013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选题
- 中国经济论文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
- 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研究
- 《小蝌蚪找妈妈》难点教学
- 《落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 《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好个光明世界”的理解
- “热闹”一词的两种教法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 《落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多有趣的地方》教学设计之一
-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教学设计之一
- 生疑 感悟 和谐
-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