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引入情境,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一粒种子》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程玲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个“挺—挺”理清课文脉络,为最后总结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打下基础。在分层阅读阶段,注意把学生带入童话的境界。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贴图,种子从微微睁开眼到最后长出小叶,钻出地面,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教师还采用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学生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采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在这个阶段,教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低年级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程玲老师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一句,老师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各是怎么唱的,唱什么歌。学生回忆了春风、泉水的歌声,再唱唱小鸟和小朋友的歌,通过表象的再现,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春天的一派热闹景象。在此基础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热闹”这个词。教师并没有给“热闹”下定义(事实上也很难下),学生却实实在在地懂得了什么是“热闹”,这样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为了让学生体会“赶快”这个词的重要性,教师把删去这个词的句子与原句比较,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这时的心情,从而认识到“赶快”用在这儿特有的情味。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把“春风在唱歌,……”跟“春风在吹,……”两个句子读读、比较,学生感到前一种说法好,而且知道了因为把春风、泉水、小鸟当作人来写,所以很生动。这一段的教学,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和句式。
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第一次是在蚯蚓和种子对话时,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好个光明的世界”具体化。儿童能把图上看到的景色跟课文描述的事物以及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叙述,对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狮子和鹿》有感
- 唠叨的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有趣的小实验
- 我的小表妹
- 未来的机器人
- 家乡的特产
- 爸爸的爱
- 小偷光顾我家
- 做核桃灯笼
- 我家的“多变睡眠虫”
- 学做炸豆腐
- 鱼
- 观察中的发现
- 愉快的事
- 韦森:降准减税正当时
- 马云德国首秀“刷脸”
- 按需经济:重塑企业未来
- 智能手机改变大脑结构
- 上海首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获批开业
- 毛晓峰 民生银行行长被纪检部门带走
- 今年GDP增速或在7%
-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 地方债管理要言明惩罚
- 保障房卖不出去该有人负责
- 牛市仍是大概率
- 希腊告别紧缩时代
- “红顶中介”
- 努尔·白克力 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 中国拟建莫斯科至北京高铁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四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三
-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一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二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 《习作5》《迎六一征稿启事》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二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