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6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用具:
教学录像带、电教用器。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18、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3、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豆芽正传之主角详介
- 我的爸爸
- “天气娃娃”
- 我的伙伴
- 我是"小书迷"
- 师恩难忘
- “腾云驾雾”的爷爷
- 这就是我!
- 背篼
- 我的朋友“蛐蛐”
- 我的水果朋友们
- 我的好朋友――杨若尘
- 我的弟弟
- 笑
- 母爱
- 独特的“食货”之路
- 从简牍看汉代的户赋与刍稾税
- 良渚人饮食之蠡测
-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 先秦借贷活动探析
- 历史时期草原民族游牧方式初探
- 精耕细作、天人关系和农业现代化
-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环境问题
- “公”的水与“私”的水
- 奉节鱼复浦上的八阵图与盐灶
- 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
- 试论普洱茶市场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
- 村落庙会传说的情境分析
- 农业对饮食文化的潜在影响
- 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为例
- 《司马光》教学设计1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
- 《王二小》教学设计2
-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3
- 《识字6》教学设计1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识字6》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4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1
- 《称象》教学设计2
- 《王二小》教学设计3
-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
- 《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