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正视学情,真实主导,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正视学情,真实主导,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生:“黄鹂”是什么意思?

生:黄鹂就是一种鸟呀!

师:(展示黄鹂图片)现在我们来观赏黄鹂鸟吧!

生:(好奇而饶有兴趣地探身盯着看)

师:谁来介绍一下黄鹂鸟的样子?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羽毛金黄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爱呀!

师:想听听它的歌声吗?

生:(一齐激动地喊)想!

师:(播放黄鹂叫声)听,它的叫声——

生:(齐)很好听!

师:诗歌里的“黄鹂”指的是谁呢?请你看课文中的图说一说。

生:小女孩!

师:小女孩怎么成“黄鹂鸟”了呢?

生:她在妈妈怀里唱歌。

生:她小时候学说话就像黄鹂唱歌一样。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师:秋天到了,小河边的野菊花开放了!请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来让大家观赏观赏。

生(从抽屉里拿出、兴奋地举起野菊花,众生惊喜的拥过来看)

师: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金黄的花瓣,绿绿的叶子。

生:真好看!

师:请闻一闻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这个问题。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着粉红的衣裳,蓝蓝的裤子,头上还戴着黄蝴蝶结,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还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师:请小朋友把第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读,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说这个女孩小的时候像快乐的小黄鹂,美丽的野菊花。

师:我们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地学说话,幸福地趴在爸爸宽厚结实的背上呀?

生:(失声、开心地笑)

师:小时侯,我们都被爸爸、妈妈宠着、爱着,多幸福呀!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小节吧!

生:(个个有声有色地朗读)

……

自评:

这是上学期我在常态下(教室后排没有听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乡下孩子》第一节时的实录片断。教学的成功——学生学习得主动、快乐、有情趣,让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课前所做的教学准备来。《乡下孩子》属于诗歌体裁。全诗反映了农村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说,学习这首诗歌的主要难度是:语意上的省略和跳跃,诗歌第一节内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两句主语省略,暗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难认其本体,更难体会到“乡下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了。再则,虽说本班学生大都也是乡下孩子,但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行动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他们是难以见到黄鹂这种鸟的,大多数学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为何物。针对实际学情,课前我和学生学生一起做了这样的准备:在电脑的素材库里找出“黄鹂”的图片和它的鸣叫声;布置学生野外采集的作业 :和家人一起采野菊花。这样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准备了可用的解决方案。

课堂里,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情况和我课前的估预差不离,所以我顺势适时采用生生间问疑解答和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学习”的办法,师随生走,顺“藤”摸“瓜”,随机指点、扶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欣赏老师提供的图画、同学采集的实物,聆听声音、闻闻气味,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活动,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的顺势启发性提问,学生的深入质疑,都在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感悟中找到了答案,并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了发展;教师亲切的启发性话语把学生也带回了他们自己幸福的幼儿时光,学生在失声哑笑中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动情的朗读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又让他们受到优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实录片断二

……

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读)

生(一部分):狼先来到小溪边。

生(一部分):小羊先来到小溪边。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在那儿——(喝水)。

师:现在你认为是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绝大多数):小羊!

生(一个):(低声地)是狼

(此时课堂出现了空白)

师:(略带遗憾地看了这位学生一眼)从课文内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来到小溪边,而狼确硬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

……

自评:

以上是我上学期在为全校语文教师上展示课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蕴涵的道理时出现的尴尬一幕。直到这节课结束,我也没有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执拗”地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带着这个疑问教学第二课时,我的第一问就是向那个“执拗”的学生提出的:“你为什么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的?”“因为我看到溪边有一块大石头,是狼先躲到大石头后面的……”学生的回答让我既吃惊又恍有所悟:是呀,谁规定了学生只能按着课文语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对教材文本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况且,这样的理解还包含着学生对课文所蕴涵道理的深刻认识!

《全日制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认为是在不断学习,尽我的努力把自己对新课程标精神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从这堂展示课(《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出现的“尴尬”,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彻底更新,在课堂教学的某些时刻,因为自己急求“教学进程的顺利、按时”的心理。还是有意无意地让学生扮演了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角色,而置他们的学习需求于不顾。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只出现在我的课堂里,从平时听课及老师们“学生真笨,让他说东,偏说西”,“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来”,“他的思维不跟着你转”等频频抱怨中,不得不承认:“教学尴尬”还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

感叹教学的成功,反思教学的失败,我更深刻认识到“教为学服务”思想的重要性,教师要把这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不论是在何中情况下的教学,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应摆在第一位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做些实事,在课堂中,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为此,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不应只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头分析教材——这是什么?(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时),更多的是要为学生的“学”着想,多思考:可以是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着陈旧的观念——一切为了自己的教学顺利,始终认为:课堂里,四平八稳、不出“乱子”就行了。我们要跳出教材的框框,凭借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造性地实践营造氛围,提供机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说,你一定会幸福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国庆60周年
那一次军训
希望永远是您的学生
我爱我的祖国
我的老师
孤独的我
校园一角
我和妈妈
微笑
丈公家的小狗
我爱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的
安安,请听我说
荣誉和友谊哪一个重要
永远的童心
“新常态”下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
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领导用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析
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服装设计中的“后儿童”风格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地质勘探单位中人力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
刍议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课文
《老师,您好!》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老师,您好!》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