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雷雨
教案示例
15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前、中、后的景象。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天气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前后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四)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指导
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朗读指导时,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指导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前后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第七、八自然段讲了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朗读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使别人能听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图画。
(五)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后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两幅图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第1~3自然段写前;第4~6自然段写中;第7-8自然段写后。第一幅图是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过后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课文描写了夏天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3)交流:
①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引导:联系你看过的前的景象,想想“黑沉沉”、“压下来”说明了什么?(“黑沉沉”说明云层很厚,“压下来”说明云层很低。)
感情朗读,体会云层厚、低。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情朗读,体会天气的闷热。
(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感情朗读。体会电闪、雷鸣的景象。
(4)感情朗读第l-3自然段。
(5)小结: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雨前的景象。
2.阅读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秋雨或冬雨是什么样子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会飞
- 我爱我的网上大家庭
- 我的小手
- 小修的神奇之旅
- 小闹钟的独白
- 帮(bang)妈妈翻(fan)本子
- 铅笔和橡皮和转笔刀
- 我替廉颇去请罪
- 美丽的秋天
- 我再也不捉蜻蜓了
- 我的滑冰教练
- 美丽的秋天
- 小刺猬送礼物
- 我喜欢吃西瓜
- 当我遇上“我”
- 金星:我不毒,也不是狠,就是真理面前,把个人抛开
- 轻快生活情义无价,情怀有价
- 张北海侠之终结和老北京的消逝
- 胡德夫:归家
- 小说是我的,电影是姜文的
- 人民需要毒舌
- 书呆子的情趣
- 欧洲的“印第安人”
- 长江后浪推前浪,金星永远在浪尖上
- 萝贝贝 :用马普尔小姐的方法做娱乐
- 那不勒斯的饭祷爱
- “胡作非为的胡,没有道德的德,懦夫的夫”
- 阿迈勒的气场
- 传统快消如何正确地打开“互联网+”?
- 潘咳绾斡么笫据扑倒女神
- 《五彩池》的神奇传说
-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一
-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之三
- 照应 映衬 传情——《五彩池》助读
- 《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五
- 语言具体性的训练
- 《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三
- 《五彩池》教学设计之四
- 周恩来总理简介
- 《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一
- 《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二
-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四
-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