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⑴ 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⑵ 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⑶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2、了解诗意:
⑴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⑵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⑶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⑸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⑹ 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3、配乐诵读全诗:
⑴ 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⑵ 背诵全诗,并设问:
①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②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③ 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④ 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房子
- 朋友
- 35班之最
- 环保建议书
- 神秘的音乐
- 我的夏令营之旅
- 学习雷锋精神感悟
- My Musical生活
- 读书杂感
- 等待花开
- 母亲,其实我懂你
- 假如我有一只神笔
- 我的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日
- 致刘翔的一封信
- 童年趣事
- 浙江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
- 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影响研究
- 南宁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 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与实践
-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及其2014走势分析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杭州生活垃圾焚烧工程二期项目投资分析
- 怀柔区2014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 泉州市房地产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 浅析秦皇岛市产业集群的问题及对策
-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应对策略
- 用金融学的逻辑视角来看循环经济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材理解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实录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札记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课文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札记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