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诗歌的由来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读诗,特别喜欢学习课本里的古诗、现代诗。不少人还参加了业余朗诵小组,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总会为联欢会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诗朗诵。诗歌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语言有一种音乐美。它音调和谐、动听,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诗经》从音乐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诗歌,《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都是先有乐,后填词。到了后来,乐谱流失了,音乐也逐渐进化了。那些歌辞独立存在,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成为优秀的诗篇。如《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采葛》的诗这样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的诗,诗人想象他所怀念的人正在采葛、采萧、采艾,虽然只一天没见面,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岁一样。全诗反复吟唱,表达了离别后殷切想念的心情。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合于乐可以唱歌的诗。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汉武帝建立这样专司音乐的官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就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从此“乐府”就由一个机关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而且是唱出来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诗出现了。自由诗不好谱曲,所以诗与音乐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但是一些优秀作品还是讲究音乐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密的格式,但是有节奏,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买虾
- 我是徽徽
- 小彤彤
- “仁兄”二三事(二)
-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 我班之最
- 有这样一个人
- 我的妈妈
- 燃烧的蜡烛
- 我的野蛮表弟
- 我的小表弟
- 我眼中的爸爸
- 妈妈
- 我的‘好吃’姑妈
- 两宋茶诗与茶事(3)“斗茶”
- “天书降神”新议——北宋与契丹的文化竞争(一)
-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地方经济增长
- 唐以前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 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
- 唐蕃交流的背景
- 两宋茶诗与茶事(1)序、“分茶”
- 《二年律令》与汉代课役身分
-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
-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一)
- 唐蕃宗教文化交流
- 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
- 秦汉帝国的民间社区和民间组织
-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二)
-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识字4》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识字4》教学设计2
- 《识字4》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1
- 《识字4》教学设计4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识字4》教学案例
- 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 改写《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