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9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吃’姑妈
- 妈妈
- 我是徽徽
- “仁兄”二三事(二)
- 我的小表弟
- 我的野蛮表弟
- 我班之最
- 我眼中的爸爸
- 我的妈妈
- 我
- 买虾
-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 燃烧的蜡烛
- 有这样一个人
- 小彤彤
- “天书降神”新议——北宋与契丹的文化竞争(一)
- 《二年律令》与汉代课役身分
- 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
- 唐蕃宗教文化交流
- 两宋茶诗与茶事(1)序、“分茶”
-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
- 唐蕃交流的背景
- 秦汉帝国的民间社区和民间组织
-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
- 两宋茶诗与茶事(3)“斗茶”
-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二)
- 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一)
-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地方经济增长
- 唐以前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识字4》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1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 《识字4》教学设计2
-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识字4》教学案例
- 《识字4》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识字4》教学设计4
- 改写《所见》
- 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