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7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片断与反思
《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比一比,营造氛围
课的伊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一比”这一课。我们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组上课认真,哪一小组会动脑筋,哪一小组学到的本领多。(出示小组评价栏“比一比”)评价栏为九个花瓣围成的一朵花,代表九个小组。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用评比竞赛的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联系实际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二、比一比,学习韵文
师:图上有这么多东西,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黄牛和花猫比,怎么比?(一个大,一个小)(相机出示韵文课件,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师:鸭子和小鸟怎么比?
生;一边多一边少 。
(出示韵文,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鸭子比小鸟多,小鸟比鸭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韵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让孩子通过看图、读韵文对“黄牛和花猫、小鸟和鸭子”进行比较,之后,设计了用上“比”来改变句式说,加深了对“大小、多少”的认识,在语言文字中进行思维的训练。
三、比一比,训练朗读
本课韵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朗读训练。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挑战读”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提示“你还想怎么读”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有的说,“我想挑战同桌。”“我想挑战好朋友。”还有的说,“我想挑战小组。”最后小朋友还把韵文编成课中操,边读边做,使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
四、比一比,学习生字
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习“群、颗、堆”三个生字。“群”和“堆”作为量词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图上的鸭子和小鸟有多少?(课件出示一群鸭子一只鸟)“群、只”就叫量词。
2、看图,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
3、用“一群”说话,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一群小鸡。
4、图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
5、看图,一堆怎么理解?“数量多,叠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说话,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7、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比一比,指导写字
〖识字片段〗
师出示要写的字“小、少”。
师:怎么记住它?
生:我发现“少”字比“小”字多一笔。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指导书写,“少”第二笔点要往上移,要会让,就向小朋友相处一样,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生书空、描红、仿写、评议。
【教学反思】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低年级的识字、韵文教学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然后围绕识字的重点确定教法、学法。在“比中学,学中比”,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这学期我自己也感觉课堂上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
- 七色花
- 秋天的校园
- 月饼
- 玻璃翠
- 续写《小摄影师》
- 日记
- 可爱的小白兔
- 马兰
- 四个迷的我
- 《生活的斗士》读后感
- 看灯展
- 课间十分钟
- 我的生日
- 秋雨
- 试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 阿里影业年报巨亏6个亿 赵薇入股 100天狂赚62亿
- 日光温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浅析盐碱地种稻技术
- 2015年是制造业的大考之年?
- 张高峰:商会是崇尚平等的社会组织
- 华池县旱地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探讨
- 彭凡:2015北京莆田商会三件大事
- 新思维刷新商会服务力
- 对销售日志的“大数据”分析
- 专家抛“卖房炒股”论令人匪夷所思
- 上海金融国资改革下一站: 思路仍是“左手换右手”?
- 王峰:玩娱乐的手游咖
- 以归零心态引领行业创新
- 房企应审时度势以价换量
-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五
- 《农贸市场》教学设计之一
-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八
-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教学设计之一
-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七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 导读导悟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我熟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