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3_《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3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3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3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8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

谁能说说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看图揭题:

(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

(自由读)

2、自学生字:

⑴ 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⑶ 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⑷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⑸ 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⑹ 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顶。

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 春节 岁数 年龄 已经 经常 行走 扶手 栽树 亲人

3、导入:

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先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自由读。

齐读。

个别读。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⑴ 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⑵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灵活可爱的小乌龟
游西山
教室的“牛皮癣”
我想变成小精灵
凤凰山游记
爱的手机链
沙漠旅行之后
中华第一漂
我敬佩的一个人
和平面包
小鸟的家
桂香满园
祖国在我心中
不想长大
我的学校
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提升措施探讨
论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如何控制
工程总承包商如何有效控制施工分包商
水平层状软弱围岩隧道预防拱顶坍塌施工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
浅谈消防工程施工及安全管理
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探索
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的方法技术探讨
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分析
工程审计中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与控制研究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实用心性在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节能经济评价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
17《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20《琥珀》第二课时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五
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17《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17《赤壁之战》第一课时
16《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三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19《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
19《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