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5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⑴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⑵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⑶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

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⑴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⑵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⑶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⑷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十、板书: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 点头微笑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à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⑴ dé (    )   ⑵ dē (     )  ⑶ dě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⑴ 不弯由 (     )     ⑵ 把弯由的伸开(      ) 

   ⑶ 爽快(    )       ⑷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众心协力
秋天的树叶
下雪了
美丽的铁塔公园
日记—远亲不如近邻
我爱春天
郊外
城市的美容师,您辛苦了
错别字的故事
我的妈妈
我爱小灰
天还有点冷
周记伴我成长
我家乡的小溪
春天
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大学生入党自传
关于抗洪的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自传
入党自传材料
入党自传范文
预备党员最新的思想汇报
教师入党自传
预备党员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个人自传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教师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
入党个人自传
2011年12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场能力培养浅析
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构建机制探讨
微招聘在大学生求职中的应用和前景调查分析
浅谈计件工资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购后不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探索
建筑设计行业营改增中税收管理探析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关于完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定位营销理论的画廊业经营策略研究
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的营销模式研究
试论基于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词语解释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一
《琵琶行》写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二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一
《琵琶行》教学设计之二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三
《琵琶行》课文导读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二
《琵琶行》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