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称象》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思路: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思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思路: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思路: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思路: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思路: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的红领巾跳蚤市场
- 傻傻的我
- 走进秋天
- 观潮导游词
- 森林大比拼
- 金碧辉煌的威尼斯人酒店
- 一个小女孩
- 上网中的一件事
- 中秋之夜
- 我
- 我真高兴
- 好书伴我成长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我当小老师
- 我帮妈妈做菜
- 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 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 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研究
- 关于“教育是本原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
- 对《网络传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 公租房公共活动空间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评价调查研究
- 当前煤炭企业岗位薪酬分配制度初探
- 审计信息化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 文化是生态旅游之“魂”生态旅游是文化之“体”
- 从公债的负面作用看公债
- 对《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辽河水质污染问题探究
- 商业银行建设良好信贷管理文化的思考
- 丹齐克《指印》原文阅读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二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一
-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之一
-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三
-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二
- 《指印》教学设计之一
-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之二
-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之一
-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一
-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之五
-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之一
-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教学设计之一
-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之一
-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超精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