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山行》诗文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径:小路。
4、坐:因为、由于。
5、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⑴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⑵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⑶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⑷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让我们保护地球妈妈吧
- 作文:雪
- 朋友是太阳
- 雨点儿莹莹做好事
- 作文:境(心灵的探索)
- 《谈生命》读后感
- 谦虚与骄傲
- 上初中了
- 爸爸=恨
- 愛,是什麽?
- 中学生为什么觉得周记比作文更难写
- 父亲的目光
- 看海
- 回忆那个屈辱的岁月
- 穿过有色眼光
- 爱的考验 2013年11期
- 语义场理论试析
- 《雾都孤儿》中对英国济贫制度的批判
- 绝世好老爸
- 李贺诗歌中的浪漫情怀
- 万“变”不离其宗
- 决定勇敢 2014年4期
- 库切小说《青春》中的对逃离的书写
- 《麦琪的礼物》文本叙述策略
- 神经症人格的抗争
- 叛逆的时代女性
- 《离岸》中“人的异化”
- 那就欣赏吧
- 熊哥来也 2013年10期
- 消失在人海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