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弄明白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⑴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⑵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⑶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⑴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⑵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
(“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心愿
- 我校第八届拔河比赛圆满结束
- 失而复得的手机
- 做不倒翁
- 春天来了
- 梅花
- 我与表哥
- 竞选纪律委员
- 茶杯碎了
- 一件事
- 看春
- 一件感人的事
- 星期天
- 抓鱼
- 说声对不起,好难好难
- 2011届高三理科应届生挑战书
- 大学生挑战自我应战书
- 中考应战书
- 中年级“合作之旅”团体活动方案
- 新队员入队活动方案
- 少先队感恩节主题活动设计
- 小学欢乐社区行活动方案
- 教师节班队活动方案
- “我游戏,我快乐”红领巾游戏节活动方案
- 施工队应战书
- 高一班级间的应战书
- 文明礼仪进学校大型活动工作方案
- 班级挑战书与应战书例文
- 中小学“我爱经典”三进活动方案
- 纪念少先队建队周年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 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法学理论论文
-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4)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5)法学理论论文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2)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4)法学理论论文
-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 辩证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6)法学理论论文
-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4)法学理论论文(1)
-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10)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预防(2)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四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五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再见了,亲人》“主导 自学”式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三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六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