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之一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之一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

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

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

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公鸡脸红了
新鲜的“菜”
小松鼠的水桶
唉,白跑了一趟
致爸爸的一封信
山羊爷爷生病了
乡村即景
小松鼠和小白兔
美丽富饶的家乡
家里着火了
互相帮助
看图 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松鼠
听《挤时间学习》有感
夏季
可恶的“吸毒老爸”
国外塑料模板发展对于我国借鉴意义
海上钢吊箱吊耳施工设计
国土资源测绘过程中3S技术应用对策
哈密三十五街小区规划设计
广西铁路物流通道规划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领域计轴设备的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及GIS技术在监控中的应用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
海水循环泵结构设计对海水腐蚀的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IWM Toolkit介绍
哈希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地表水中氨氮
国内某1080m3高炉风口平台及出铁场系统设计概述
果实套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制胜法宝,创意营销实战
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群工作探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1
读书是一种回味
青春影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读书,生活的一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青春诗篇
《青春随想》活动评价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