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三袋麦子》教案之二
一、读
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二、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
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议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3.班内交流;
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感于漫画《蛙母刺字》
- 感悟大自然
- 多变的天
- 当“官”的酸甜苦辣
- 清凉夏日
- 我的小天堂
-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 美丽的茶山竹海
- 千岛湖之旅
- 傲立的小草
- 星星
- 走进我的家乡——钟村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善待动物
- 大自然的呼唤
- 关于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 浅析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 浅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 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索
- 试析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教研\党务\行政主体关系的构建
-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 关于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关系
-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 浅析终身教育视阈下的成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 简析美英思想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 关于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探析
- 试析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
- 浅析法学教育视角下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综述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