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0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设计理念】
一、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体验,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中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从文中我们还发现,父亲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就能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可见父亲对鸟有多么的熟悉,父亲为什么能够这么了解鸟的生活习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给出了答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
二、创设阅读情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们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从这开始是比较轻快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听听事先准备好的鸟的声音或者让学生学学鸟叫。并让大家说说“如果你是一只小鸟,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这是树林和鸟最快乐的时刻。”“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了?”从朗读中感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那种爱鸟之情。此外,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反馈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巧设疑问,引导感悟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谢春天
- 我的“六一”梦
- 读《海燕戒》有感
- 人民的好儿子 --影片《邓小平》观后感
- 暑假日记 五
- 读《最后的辉煌》后感
- 读《木乃伊的悲哀》有感
- 看电影《精武门》有感
- 读《孝女绳》有感
- 忠实的镜子--读《镜子小史》有感
- 读《爱迪生》有感
- 读《了不起的女孩》有感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姑苏灯会
- 电影《走向太阳》观后感
- 美女与野兽
- 浅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多重意义分析
- 关于灵魂的唯美悲剧
- 卡拉瓦乔的光影舞台
- 浅谈传统中国文化中内省的心理模式
-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分析
- 针对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析
-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道德素质的影响
- 浅析三个叛逆女性的爱情命运
- 生态学视野下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优化
- 浅析语篇中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对政府监督的危机与转机
-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性
- 读“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所感
- 如何提高听力水平
- 《那棵高山榕》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我的中国心》相关知识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我的中国心》相关知识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中华星》相关知识
-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教学札记
- 《“零”的突破》教材理解
- 《那棵高山榕》教材理解
- 《长江之歌》教学札记
- 《中华星》教材理解
- 《中华星》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