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
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
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⑴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⑵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班内交流。
5、交流汇报:
⑴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⑵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⑶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
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
2、学习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表妹
- 唠叨的妈妈
- 学做炸豆腐
- 爸爸的爱
- 我的好朋友
- 有趣的小实验
- 家乡的特产
- 做核桃灯笼
- 未来的机器人
- 读《狮子和鹿》有感
- 鱼
- 小偷光顾我家
- 我家的“多变睡眠虫”
- 观察中的发现
- 愉快的事
- 水平or垂直,不是一个问题
- 区域经济前行
- “双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 2015:风险集中释放
- “互联网+”是引领信息社会的新引擎
- 2月份地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 中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
- 智能家居的窘境
- 万亿养老金如何入市
- 中国制造新图景
- 资本市场进入“互通”时间
- 豁免“地租”
-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 代表委员热议本刊两会专题报道
- 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股权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习作5》《迎六一征稿启事》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三
-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一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四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二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二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