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5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⑴ 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⑵ 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⑶ 去掉拼音读词语。
⑷ 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⑴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⑵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⑶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四、拓展活动
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雏鹰争章我能行
- 种子的力量
- 游光雾山
- 爱什么颜色
- 照片里的故事
- 第一次学骑车
- 羊娃娃
- 百鸟乐园
- 夏雨
- 黄瓜
- 《小兵张嘎》观后感
- 游平顶山
- 枣树的自述
-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 妈妈笑了
- 证监会2014年30名处级干部离职
- 城市交通管制应更有包容性
- 李河君西部掘金成首富
- 细数英特尔IDF“黑科技”
- 宿迁超大项目用地未经“招拍挂”
- 低速电动汽车的“野狗式生存”
- PX项目在国外什么样?
- “互联网+”时代:酒该怎么卖
- 请叫我“文豪”
- “南北船”高管对调背后:军工资产上市加速?
- 什么是“职业年金”
- 新三板火爆的制度推手:注册制、做市商制和分层管理
- 一季度85家中企上市, 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 刘永好:别说我是高价奶粉的终结者和搅局者
- 盘点娱圈炒股致富明星
- 第十册《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 《习作2》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之一
-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一
-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二
-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之一
- 《广玉兰》教学设计之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广玉兰》教学设计之二
-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三
-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之五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三
- 着墨处是画 空白处也是画——《三亚落日》教后随想
- 《麋鹿》教学设计之一
-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