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1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开学了
美妙的大自然
秋天的美
沙滩
我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盛夏乘凉
打折
我和江老师
我和小金鱼
观《哈里波特与密室》后感
我的愿望
向日葵
游白云山
鸟的天堂
观后感
浅析网络远程购物侵权
新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制
海峡两岸婚姻问题文献综述
母子公司法律研究
合同解除异议权的相关问题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从社会学角度看上海流动青少年犯罪
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侦查贿赂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及完善
大众传播、母亲文化与行为空间的法理学建构
网络购物拒收外观瑕疵货物的检验标准和义务研究
司法缺位的尴尬
投资条约中岔路口条款的适用分析
西部暴恐案件刑事判决中若干问题研究
浅析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完善的启示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之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二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
《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题
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一
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
是“鹊”还是“雀”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