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2
简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如:你想象一下小村庄是什么样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
)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于是让学生的自由选择,分为村民组,洪水组,斧头组三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你想各种各样的家具指的是什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白烟消失在天空上”你看了这句话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那棵树,你会说些什么?……等。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让学生说说斧头、洪水、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解放了学生的眼,使他们更能感悟事物的本质。
【课后总评】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挑战孙悟空
- 争吵
- 天使女孩
- 颠倒时代
- 保护地球村
- 我的心愿
- 我们从此不在孤单——保姆机器人
- 假如我是一滴水
- 未来的书
- 游开会时代
- 历险记
- 世界末日
- “哥尔赞”复活了
- 书的哭诉
- 冬爷爷
- 加强网络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 全媒体时代编导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之探索
- 浅谈电视新闻声画语言的整合
- 网络微信平台对越南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 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分析
- 浅论电视新闻故事化
-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
- 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现象探析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浅谈地方党报与自媒体融合发展
- 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几点思考
- 关于专题片方面的采访心得
- 新时期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分析
- 浅谈对农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群众文化孵化中心的思考
- 高分作文解密
- “望、闻、问、切”的试卷讲评教学
- 积累: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 智慧地教育
- 空灵不尽之境,亦闲亦忧之绝
-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 关于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三)
-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口”字人生
- 咬文嚼字今年公布的100个最易错的字
- 《论语》中的“师道”与“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