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一则——下雨了
- 日记一则
- 游园日记
- 游园日记
- 日记
- 无趣的六一节
- 日记
- 种植物的日记
- 日记一则(1)
- 日记一则
- 日记
- 日记一则(2)
- 李老师读我的日记
- 怎样写日记
- 日记
- 林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拙见
-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 高校全方位学位预警机制及其建立
- 高职学院图书资源利用低的原因分析及其新举措
- 大学生对微博、微信使用偏好研究
- 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 用S7―200 PLC实现一个按键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启停
-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 校企合作对双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 浅议数字化档案馆
-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问题探析
- 依托教育信息化空间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 浅谈软件网络通信过程逆向分析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高校中外学生管理中话语沟通的差异性研究
- 《那树》同步练习
- 《那树》教学设计1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设计3
- 《那树》结构分析
- 轮椅上唱出激越的“生命之歌”
-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 《谈生命》教学设计2
- 《那树》教学设计2
- 心存感激,把握生命──读《谈生命》
- 《那树》反思体验
- 《那树》内容提要
- 《那树》中心思想
- 《谈生命》变式朗读
- 《谈生命》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