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设计5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设计5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设计5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附赵佶另一个画画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找出起因与结果)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抽生读。想一想为什么?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4、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 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密密麻麻)

⑵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许许多多)

⑶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说不清)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 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 理解“若隐若现”。

⑶ 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引言:

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五、考考你

1、导语:

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2、启发:

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3、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4、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 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骆驼从山中走来

以少代多(妙)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学习自学能力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很快就能弄懂了课文的意思。通过引导学生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结果,先找出画师的要求、条件。一开始有学生说是画骆驼。很快遭到了其它学生质疑,说应该是比多,我让他们再仔细看课文,通过学生自己选择多种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很快有学生提出是“在三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我没有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不足,如果三张大小不同的纸,就没有比赛可言了。在一开始,讲了赵佶皇帝的故事,看到学生很有兴趣,又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学生很快领悟到其中的含义,揭示课题时,他们就十分有兴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四)安晨曦,裴孜皓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
说说自己
我的朋友孙梦茜
我们班的女霸王
(三)校运会
我的老师
我的同桌
可爱的小白兔
感念师恩
我的“牛”哥
读《悲惨世界》有感
我爷爷的趣事
我的同桌给我N种烦恼
这就是我
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微宏观效应分析(1)论文
浅论宏观因素对纺织业的影响(1)论文
浅谈从宏观角度谈我国面临的反倾销问题(1)论文
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两权分离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1)论文
制度主义与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1)论文
批判学派纵横谈
探讨“三农”问题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关系(1)论文
论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1)论文
我国加入WTO后宏观金融开放政策问题研究(1)论文
中国入世后的宏观经济模拟研究(1)论文
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人身损害具体赔偿项目的若干问题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1)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面临的问题(1)论文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案例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醇厚、纯朴、醇和、醇美──《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