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检阅》片断设计
《检阅》是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针对“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作了重点理解。
首先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有哪些含义?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咀嚼,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先指名读这两句话。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最后作了总结,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自然段)。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
再来看看这些孩子,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经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这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尤其是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权利的做法,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植根学生的心里。第三题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博莱克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引导。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意识: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这里,学生想说的话可能很多,敬佩,赞许,鼓励……都有可能,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只要不偏离文本的主旨,都应该加以鼓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鸭子去春游
- 游三清山
- 校园的柳树
- 假如我是一阵春风
- 竞选班长
- 小公民道德童谣
- 两只小猫
- 太白楼
- 我们的三0三班
- 庆祝“国庆”
- 妈妈夸奖我
- 游泳(二)
- “中秋”节
- 扔毽子
- 我学会了打乒乓球
- 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 浅谈法国饮食文化
-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 法国的文化艺术赞助政策及实践
- 西方传统音乐教育的叛逆者达尔克罗兹
-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
- 西方主导时代的终结
- 丝绸:西方对东方的永久痴迷
-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 法国时装文化
-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
- 浅谈英美文学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浅谈法国葡萄酒文化
- 中西方不同女性观比较
- 《愚公移山》教学杂谈
- 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愚公移山》教学体会
- 《关雎》琐议
-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
-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爱情
-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特点浅析
- 美哉,《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