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观潮》是一篇讲读课。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里学生交流得出讨论。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再由小组讨论学习,生生互动,教师点拔,解决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尝试教学,突破难点:

尝试教学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主要特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做法。本节课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尝试教学,学生在小组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读──划──议──悟”然后进行组织交流,教师从中点拔。在尝试中学生印象深,理解透彻,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力气讲解,恰到好处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潮来时雄奇、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赏析佳句的能力。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A级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电视机、录相机、录像带、幻灯片。

【座位排列】

采用异质分组5~6人一组,成马蹄形。

注:A级生为优等生,B级生为中等生,C级生为学困生。

评价:优☆☆☆、良☆☆、及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抓中心句,导入新课:

⑴ 质疑:

围绕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

(个体活动。)

⑵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学生查字典,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

2、播放“潮来时”的录相:

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静观中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全体参与。)

3、提问: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呢?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描写“潮来之时”的片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1、用“ ”画出描写“潮声”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潮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观潮人们情绪的词语。

学生采用“读──划──议──悟”的学习方法:

生边读课文边分别画出描写“潮声”、“潮形”及人们情绪变化的句子、词语。

(个体活动。)

2、分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组内讨论交流,A级生带动C级生。

3、这部份通过哪几方面的描写来体现“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组际交流)达成学习情况:

C级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B级生:能准确全面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A级生:能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及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能较清楚地说明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以声、形、观众情绪变化这三方面来写的。

(全班齐读,小组读,互评。)

4、师生共同评价给予激励。

5、指导朗读,赏析佳句出示幻灯片(描写声、形的句子):

⑴ 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⑵ 读描写“潮形” 的句子。

⑶ 读“潮来之时”这部分。

⑷ 让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学生在找、读、议中产生共识。)

(小组合作学习。)

派代表汇报。

6、作者是依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潮来时”的景象?

让学生理解“潮来前”江面平静与“潮来后”江面恢复平静,两个“平静”意思不同。

(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明。)

(个体活动。)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写法(点拔、引导):

⑴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 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

2、回扣题目,强化写作方法:

学生从文中体会到,并能概括出“观”:

看、听、想、多种器官一同活动才叫“观”。

四、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配乐朗读,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3、写一篇“观潮”的导游词。(学生选做)

4、用一、两段话描写你留心观察后的某一种事物,要抓住它的特点。(A级生。)

【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 平静

声: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钱塘江大潮 潮来之时

(天下奇观) 形:一条白线 拉长变粗 白色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过之后 余波汹涌 恢复平静 上涨两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信
爱那么短,可是遗忘那么长
喜欢鸟叫声
快乐的暑假
忘不了那月色
不走寻常路
新年快乐
有时,我也想坚强
七一班的“花木兰战队”
浓浓的亲情
三角梅
我的理想
六十年后的今天
曲院风荷
论企业经济发展中新技术应用研究
解读教学文化内涵及实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政工建设顺应企业经济发展形势
多媒体教学提升英语文化素养
风雨兼程创新路治疗顽疾争绝殊
浅析流行色是如何抽取从而落实到厨房用具的配色
浅谈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服务发展大形势创造外部好环境
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研究
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浅析广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
经济常态化下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试论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技能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林海》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教学设计之三
《林海》教学设计之五
《林海》教学设计之二
《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鸟的天堂》教学与反思
《林海》教学设计之四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