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1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念】
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本课,通过“欣赏──美读──想象”,把“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神奇。在欣赏中读,在读中感,在感中创。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已完成字、词、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写鸟的天堂是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强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思议画相结合等形式,自主学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⑴ 创新点:
① 课题还可以换哪些项目?
② 自由结合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③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讨论学习。
④ 切入点不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⑵ 德育点:
① 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② 适当展开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空白点:
① 导入部分留空白。
② 学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展开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 结语部分留空白。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习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习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性强,为重点、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天堂的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3、看了课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三、学生研究体验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指生读文。
2、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⑴ 交流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⑵ 师引问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作者是怎样具体讲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
⑴ 作者见到大榕树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选择最喜欢的伙伴探究学习。
四、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段落
1、自由读,小组讨论、动笔画出重点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
(创新点、空白点。)
2、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师适时板书。)
3、质疑。
五、巩固与创新型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画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鸟生活在“鸟的天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画面配音(合作表演,此处是创新点)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鸟的天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维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加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六、回归整体、归纳总结
七、体验型作业
展开想象向喜欢的小伙伴说说“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石头滩
- 想念的味道
- 什么时候
- 泪水,穿过太空
- 我渴望自由
- 小小快乐
- 最后一次
- 小鱼奇奇历险记
- 可爱的小鸟
- 一次试验带来的启示
- 长大的感觉
- 感慨
- 小雨洒在我身上
- 绿
- 保护我们的家园
-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析
- 新常态下云和县轴承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改革研究
- 试析提升会计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PR实验教学
- 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 健全反腐倡廉惩戒、防范、保障机制策略刍议
- 房地产经纪人水平评价研究
- 浅谈财务人员提高能力的途径
- “少子老龄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分析
-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总产值贡献率的分析
- 谈如何让空间思维贯穿高等经济地理学教学
- 成人高校内部审计研究
-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
- 互联网金融:现状、风险及对策
- 浅谈医院修缮工程的内部全过程跟踪审计
-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一
- 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难忘的一课》教学设想
-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一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法建议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一
-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二
- 《世纪宝鼎》两种教学思路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一
- 《一夜的工作》教学三法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别了,我爱的中国》之课后延伸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二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一
- 《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