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同课例异教一得──《秦兵马俑》教学谈
《秦兵马俑》中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它以一组数字来具体反映:“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在第一次教学时,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用书上的语言重复陈述了一遍,说出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师: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生: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听完课,觉得学生就课文的语言再读一遍,在思维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些抽象的数字,如何能深入地印在学生的心里,让它具体化,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呢?听课老师觉得应该采用些策略。于是对教学设计作出了大胆的修改和尝试。
第二次再上,这个片段的教学完全是两种风格。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完这一段,兵马俑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兵马俑规模宏大。
师:课文是用什么方法介绍它的规模宏大的?
生:课文用了一组数字写出了它的大。
师:(出示这一组数字,并有意把顺序打乱)请再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这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很快记住吗?
生:(再读课文,并用心记忆)
(指名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数字,上台做小导游介绍。)
生:兵马俑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50个篮球场那有多么大啊!
生:我觉得一号坑的规模更是宏大,三个坑的总面积是19120平方米,而一号坑就占了14260平方米。
生:我也觉得一号坑了不起,三个坑一共有近7000个兵马俑,而一号坑就有6000个左右。
生:一号坑真的好大啊!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有两个田径运动场大呢!
同一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法,课堂的呈现完全不同。前者,学生照本宣读,轻描淡写,兴趣一般;后者,学生深思熟虑,用心体会,积极投入。
把数字单独提出来,让学生对照数字去文中找,赋予这些数字特定的含义,让抽象的数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数字与文本紧密联系起来。
请学生用心记住这一串数字,体现了知识的积累。虽然不能要求学生过目不忘,但平时加强记忆,进行一些记忆方面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数字上台介绍,而不要求全部介绍,一方面降低了难度,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语言。所以,学生的介绍不再是照搬书上的原句,而是加上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让课文语言变得鲜活起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玩沙子
- 读《蚂蚁和蜜》有感
- 100世纪之游
- 出乎意料
- 新龟兔赛跑
- 游北京天坛
- 游崂山北九水
- 生日礼物
- 玩螃蟹
- 在桐乡的苦恼
- 挖番薯
- 诚实
- 观《飘扬的红领巾》有感
- 假如我是老师
- 金鱼“谋杀案”
- 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 西汉的饮食生活
- 论麻雀牌的几种起源演变之说
-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
- 试论书法临摹教学法
- 严如《苗防备览》成书和版本考述
- 从“割股疗亲”看明清孝道的愚昧化走向
- 《史记》的语言张力之美分析探索
- 浅谈大学图书馆读者借书超期原因及解决方法
-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
- 先秦丧葬礼节中的儒家孝道观
- 浅论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
- 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教育探析
- 试论中国典籍英译中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
- 反腐倡廉家庭传统教育机制的构建
- 《凡卡》教学设计
- 《凡卡》问题探讨
- 《凡卡》其它杂项
- 《凡卡》问题探讨
- 《凡卡》教学设计
- 《凡卡》相关知识
- 《凡卡》教材理解
- 《凡卡》教学实录
- 《凡卡》相关知识
- 《凡卡》教学札记
- 《凡卡》说课设计
- 《凡卡》相关知识
- 《凡卡》教学实录
- 《凡卡》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