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
1、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
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⑴ 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⑵ 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⑶ 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⑷ 写将军姿态。
⑸ 写武士姿态。
⑹ 写骑兵俑姿态。
⑺ 写马俑姿态。
⑻ 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⑼ 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8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⑴ 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⑵ 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9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悟空吃桃
- 家乡变了
- 看航空表演
- 捉蟹
- 国庆节
- 未来的书
- 蚂蚁与蚯蚓的“悬案”
- 可爱的“小猪倌”
- 流行的乐趣
- 日记三则
- 电脑打水印
-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宁波的服装节
- 我虚惊一场
- 对初中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 自疑•自释阅读教学模式漫谈
- 浅谈中等学校经济学教学的困惑和改革
-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 试论颜元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 谈数码钢琴教学
- 抢篮板球的技术、配合、及训练
-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 《西湖漫笔》语言漫说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浅谈
-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 高一学法指导·《荷塘月色》
-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关注情感体验,焕发课堂活力
-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
- 《劝学》内容提要
- 《劝学》难句解析
- 《劝学》固定句式
-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
- 《劝学》多音字辨析
-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 《劝学》词类活用
-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 《劝学》“劝”的是什么?
- 《劝学》特殊句式
- 《劝学》时代背景
- 重温《劝学》
- 《劝学》课文解题
- 《劝学》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