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片断及反思
翻新时间:2023-04-30
《望洞庭》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师:“湖光秋月两相和”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两相和”的“两”指谁和谁?
生:湖光和秋月。
师:“和”呢?
生:……
师:别急,我们先往下看。“潭面无风镜未磨”写什么?
生:写了没有风的湖面就像还没打磨的铜镜。
师:那又为什么比作没打磨的镜子,为什么不比作已打磨了的镜子呢?(古时的镜子是铜做的)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亮。
生:已打磨的镜子在月亮照耀下会闪闪发光。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光滑。
师:没打磨的镜子呢?
生:没打磨的镜子有点粗糙。
生:没打磨的镜子不太光滑。
生:没打磨的镜子还不能很清晰地照见人影。
师:那你想象一下,这秋月下的洞庭湖不那么光滑,不那么亮,是怎样的景色呢?
生:有点模糊。
生:有点看不清。
生:有点朦朦胧胧。
师:对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景色啊。假如改成“潭面无风镜似磨,你看又是怎样的景象了呢?
生:很亮,有点刺眼了。
师:说得真好,那就不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了,就不和谐了嘛!正因为如此,湖光和秋月光才这么“和谐、协调。”
师:孩子们,这就是(齐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自评】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的后两句比较好理解,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一下,较易形成感知,大脑中容易构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画面。但对前两句的意象可能一时还不能体悟。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来展开。片段中紧紧扣住“和”来理解,在联系下文、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的意境,真正理解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从而体悟到古诗的深层内涵。这一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渗透的又一范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过生日
- 水
- 感谢您,老师
- 矢志不渝的信念
- 畅游颐和园
- 唧唧歪歪
- 游记
- 人与景
- 我有一个梦想
- 重游凤凰古城
- 未来的电视
- 祖国在我心中
- 花港观鱼
- 回到未来
- 观看《国庆60周年大阅兵》有感
-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 控制权市场、高管变更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 中国当代南北方风景油画的表现特征研究
-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分析
- 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现状及对策研究
- 晋南闻喜花馍文化内涵与产业化之路探析
- 个人风险管理漫谈
- 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 浅论状态在歌唱中的作用
- 浅谈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及发展
- 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富裕研究
- 山东邮政农村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浅谈中国动画中的民族艺术元素
- 《灰雀》教学实录
- 《灰雀》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学札记
- 《灰雀》教学札记
- 《灰雀》教学实录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 《灰雀》教学札记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相关知识
- 《槐乡的孩子》片断赏析
- 《槐乡的孩子》相关知识
- 《灰雀》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相关知识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