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0
咬扣词句,体悟诗境──《望洞庭》教学一得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与其它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抓住了月下洞庭最富有特征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描绘了一幅玉宇无尘、澄静空明、淡雅静丽的洞庭山水美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悟诗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后两句比较好理解,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一下,较易形成感知,大脑中容易构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画面。但对前两句的意象可能一时还不能体悟。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来展开:
师:“潭面无风镜未磨”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
点拨:
未就是──没有,
磨就是──磨拭,打磨。
生:湖面上没有风,就像还没打磨的镜子一样。
师: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把湖面比作铜镜。
师: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还没打磨的铜镜。假如有风呢?还似镜子吗?
生:有风的话就有波纹了。
师:那又为什么比作没打磨的镜子,为什么不比作已打磨了的镜子呢?(古时的镜子是铜做的)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亮。
生:已打磨的镜子在月亮照耀下会闪闪发光。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光滑。
师:没打磨的镜子呢?
生:没打磨的镜子有点粗糙。
生:没打磨的镜子不太光滑。
生:没打磨的镜子还不能很清晰地照见人影。
师:那你想象一下,这秋月下的洞庭湖不那么光滑,不那么亮,是怎样的景色呢?
生:有点模糊。
生:有点看不清。
生:有点朦朦胧胧。
师:对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景色啊。假如改成“潭面无风镜似磨,你看又是怎样的景象了呢?
生:很亮,有点刺眼了。
师:说得真好,那就不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了,就不和谐了嘛!
师:孩子们,这就是(齐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一片段紧紧扣住“镜未磨”来理解,虽只一字之差,但在辨析、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的意境,真正理解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从而体悟到古诗的深层内涵。这一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渗透的又一范例。
【教后困惑】
今天的课堂学生的听说读都得到了训练,但是,课后的作业做得并不理想。我在想,我的课堂设计应该是为了学生能做题呢?还是着眼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终生学习?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肯定是后者。可是素质教育怎样才能与应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头都不误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
- 做单纯的自己
- 我在初三渐渐长大
- 清明踏青
- 可怕的回家之旅
- 感恩繁华深处的人
- 特殊的爱
- 温暖
- 离别
- 震撼
- 历史巨著
- 7年时间
- 书本知识
- 充满希望
- 桥梁
- 照片上的墓碑
- 一只土蘑菇的前世今生
- 绝望的名媛(一)
- 不一样的美男!
- 毕业季的烦恼
- 路边的公子不要捡
- 尊重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 邓小平遗物故事
- 徒弟都是债(一)
- 把“官托”进行到底
- 中国经济:新常态 大逻辑
- 妈妈的遗愿(中)
- 那个傻瓜爱过你
- 相国大人,约不约
- 不吃苦瓜的侯爷也是好侯爷
- 28*大瀑布的葬礼 教案教学设计
- 识字一 教案教学设计
-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杏儿熟了》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五 教案教学设计
- 祖国多么广大 教案教学设计
- 田忌赛马 教案教学设计
- 汹虎借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独坐敬山亭、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火烧云、院子里的悄悄话、女娲补天(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 教案教学设计
- 识字五 教案教学设计
- 王二小 教案教学设计
- 春蚕 教案教学设计